李白文化的东亚传播与接受
——以韩国汉诗文献为中心
沈文凡
诗仙李白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极大魅力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缉考韩国诗人李白韵文接受文献,可见其对李白自由疏狂、诗酒醉吟、游仙隐逸的人格与作品多有接受。同时,韩国汉诗家注意到了李白在抒发仕途险阻的失意感慨时,将自然加以人化,在各自作品之中亦将崎岖“蜀道”意象与人生经历的坎坷紧密联系,抒情感怀。更为特别的是,韩国诗家慧眼捕捉到李白诗歌中更为深层的人生感慨——“四十九年非”,对此亦有大量文献呈现,且在接受过程中,根据自身状况灵活用语,不拘泥于李白原诗。实际延伸为一种整体句式的接受、一种对生命哲学化的审视与反思,实属难得。
一、李白自由疏狂文化文献缉考
李白生活于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开放的大唐盛世,文富才高,性情疏狂不羁。于天宝元年,奉召进京,又得圣誉。李阳冰《草堂集序》载:玄宗“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君王的礼遇,更为其传奇的人生增添了傲狂的资本。所出之言飘扬振激,所成之诗纵横俊逸,一任情感自由倾泻,不加节制,苏轼言其“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李太白碑阴记》)。韩国文人对李白人格与诗风中的疏狂文化多有接受,常表现在以“狂”为字眼的受容文献中。
李穑(1328-1396)“狂客谪仙曾邂逅,漫郞迂叟自标题”(《遣兴》《牧隐诗稿》卷之七)
徐居正(1420-1488)“踏影欲追苏老兴,停杯为问谪仙狂”(《喜雨亭夜宴图诗用诸公韵》《四佳诗集》卷之二);“平生谩有谪仙狂,雪户闭卧袁安僵”(《用成少年侃诗韵》《四佳诗集》卷之二);“李白本豪士,风流天地狂”(《读李白诗》《四佳诗集》卷之四);“力士由来一竪儿,谪仙高调露凝枝”(《次洪日休韵》《四佳诗集》卷之七);“我是前身狂李白,题诗醉墨洒晴空”(《又用前韵寄一菴专上人》《四佳诗集》卷之十);“自笑顚诗狂李白,谁怜多病老维摩”(《镜中》《四佳诗集》卷之二十八);“爱花兼爱酒,知我谪仙狂”(《八用前韵》《四佳诗集》卷之三十一);“青莲居士谪仙老,风流诗酒天地少”(《送李执义命崇充书状官赴京》《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四);“中圣醒狂吾与汝,谪仙之后今次公”(《戱奉李次公》《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时复擧杯问明月,月应知我谪仙狂”(《题永川卿画》《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六);“无人知我平生兴,李白风流杜甫狂”(《小院》《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一)
郑希良(1469-1502)“梦见洪崖自远方,蹇驴古帽谪仙狂”(《记梦寄直卿》《虚庵先生遗集》卷之二)
申光汉(1484-1555)“可怜李白疏狂甚,枉诧同杯忆五侯”(《奉和来韵三律》《龙门先生集》卷之六)
闵齐仁(1493-1549)七言排律“尙忆凤凰台底处,遥吟拟和谪仙狂”(《金陵怀古》《立巖集》卷之四);闵齐仁(1493-1549)七言诗“君不见秦皇封禅海上来,鲍车一夕终南廻。又不见昌黎大儒空白发,匹马远冲蓝关雪。人生得酒且行乐,莫负春风与秋月。我性本是喜远游,行尽东西南北来。枯肠郁蒸未曾浇,视海为椀江为杯。李谪仙可再生,握手期痛飮,我歌君当听。放浪长作刘伶醉,清高不学屈原醒。天下同归汶汶处,古来谁全皎皎名。屈指樽前何不乐,与君酩酊长相谑。百年眞在瞬息间,生前欢笑莫停酌。一竿竹一羊裘,颓然长卧山水鄕,涤荡世间无限愁。”(《次李太白将进酒韵》《立巖集》卷之五)
周世鹏(1495-1554)“舟中痛飮复狂歌,风流李白眞吾科”(《西湖舟中醉次李白〈日出入行〉》《武陵杂稿》卷之一);“击楫长歌仍痛飮,风流李白较雄豪”(《次仲望韵》《武陵杂稿》卷之四)
李滉(1501-1570)“下笑顚狂李谪仙,区区对影成三人”(《七月十三夜月》《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奇大升(1527-1572)“白狂疏自在,不事畦径,四海知己,惟吾子美,安得握手”(《拟李太白与杜子美书》《高峯先生续集》卷之二)
金纽(1527—1580)“李白之豪逸”《保闲斋集》序
权好文(1532-1587)“兴足自期陶令止,诗多不效谪仙狂”(《续录旧作诗四章》《松巖先生文集》卷之六)
李春英(1563-1606)七言古诗“忆昔生在太平天,诗酒淋漓称谪仙。长安市上眠不起,嬴得狂名三十年”(《又次赠李明应韵》《体素集中》)
权得己(1570-1622)“论时事于金銮,致御手之调羹者。李白之奇才也,献赋颂于行在”(《颂幷题》《晩悔集策》卷之二)
李安讷(1571-1637)“堪笑南宫旧员外,酣歌只似谪仙狂”《次同行韵八絶》(《东岳先生集》卷之三)
洪镐(1586-1646)“狂者之言曰古之人古之人,非慕古人而津津道之,乃不屑古人而挥斥之也。李白曰:天地者,生人之逆旅;日月者,天地之过客”(《答提督诗》(《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一)
尹善道(1587-1671)“李白骑鲸飞上天,马子才一落人间知几年”(《寄李明远集古》《孤山遗稿》卷之一)
李景奭(1595-1671)“佳句早知长笛擅,狂吟敢比谪仙嬉”(《次龙洲怀梅溪,虚菴同谪义州韵》《白轩先生集》卷之八)
李景奭(1595-1671)“斗酒百篇,慙李白之秀句”(《太平楼重修上梁文》《白轩先生集》卷之十五)
申弘望(1600-1673)“风流当世士,俊逸不群才。鳌弄张顚笔,鲸吞李白杯”(《次金沈酬唱韵》《孤松集》卷二)
金得臣(1604-1684)“李白之痛飮可慕,谢眺之吟诗宜追”(《鹤栖菴夜游序》《柏谷先祖文集》册七)
洪柱元(1606-1672)七言律“杜陵襟抱诗千首,李白风流酒一巵”(《挽朴庆州》《无何堂遗稿》册二)
沈攸(1620-1688)五七絶律联句“稽山贺老在,狂是谪仙知”(《醉后我倚舟中泛翁立岸上口号》《梧滩集》卷之十二)
李㴭(1622-1658)“醉对名园九十春,谪仙犹恐写难眞”(《暎波亭会飮与斗元赋春州二韵》《松溪集》卷之三)
吴斗寅(1624-1689)“今来换酒处,遥忆谪仙狂”(《寄李嘉山子修》《阳谷集》卷之一)
李惟樟(1625-1701)“贾生宣室频前席,李白金銮或夺袍”(《挽柳尔能》《孤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申晸(1628-1687)“虽无李白诗千首,自有陶潜酒一杯”(《废吟进酒》《汾厓遗稿》卷三)
崔锡鼎(1646-1715)“李白不须江作酒,杨州宁羡鹤为骖”(《拙翁沈子实要余复往》《明谷集》卷之二)
李贺朝(1664-1700)“争传李白千篇咏,时醉刘伶五斗醪”(《壶谷挽》《三秀轩稿》卷之二)
李万敷(1664-1732)“谪仙之把酒兮,脱鞿羁而放狂”(《精舍杂咏续》《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一)
李夏坤(1677-1724)“李白不生子瞻死,月亦五百年来无知己。复有头陀狂客李载大,风流曾不让二子。一生自爱名山游,今宵独上广寒楼。楼头把酒问明月,李白子瞻死后世无眞风流。月亦自此求知己,能见阿谁风流如我不。未知天上亦有风流如我者,我实李白子瞻二子之俦。李白子瞻死已久,只有明月至今留。月亦以我为知己”(《广寒楼歌》《头陀草》册十)
申靖夏(1681-1716)“今夜难眠李白月,多时发兴庾公楼”(《十三夜会数三隣曲避暑至江间戱为二首》《恕菴集》卷之二)
金始镔(1684-1729)“李白百篇仍大斗,王乔半夜忽虚棺”(《挽申顺兴》《白南先生文集》卷之三)
洪啓英(1687-1705)五言排律“疏才惭李白,豪气想陈登。堪作猖狂客,宁为饱醉丞”(《吟怀六十韵示麻岾求和》《观水斋遗稿》卷之一)
赵龟命(1693-1737)“李白昔剪天为纸,千篇诗写千秋读”(《偪塞行次华谷韵仍遗青色花牋》《东谿集》卷之十二)
李明焕(1718-1764)“东海有士人不识,今之狂生古谪仙”《积雨始开,晴月精朗,仰看天象,光景澄明。徘徊庭际,不聊清狂,顾念今宵乃七月既望,忆苏子瞻旧游,抽笔记兴》(《海岳集》卷之一)
李献庆(1719-1791)七言古诗“白乃点也者流见大意,岂但诗酒佯狂而已哉”(《次蜀道难》《艮翁先生文集》卷之九)
李献庆(1719-1791)“一斗挥毫追李白,八叉成律倒温卿”(《挽词》《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十)
庄宪世子(1735-1762)“李白一斗诗百篇,识者何心事调戏”(《戒酒漫笔》《凌虚关漫稿》卷之一)
李德懋(1741-1793)“去国屈原终婞直,无家李白只佯狂”(《磊磊落落书》《青庄馆全书》卷三十七)
李元培(1745-1802)七言絶句“刘伶擧口千杯酒,李白飞毫百首诗”(《偶吟》《龟巖先生文集》卷之一续集)
李勉伯(1767-1830)“千首醉李白,三絶老郑虔”(《郑子文谦六十一岁之生日身病不能往作诗叙平生之情寄以为寿》《岱渊遗稿》卷之一)
申纬(1769-1845)“枉教李白停杯问,共负苏仙既望秋”(《余一生诗盟在由苏入杜而尹竹史既望无月之什与余诗韵不谋而同可喜其诗盟之又与我敦也为用原韵答之》《警修堂全稿》册二十八);“阴何苦心,何关李白豪放”(《读东坡和陶诗》《警修堂全稿》册十五)
李是远(1789-1866)“君今狂李白,吾乃病淮阳。对酒须倾倒,题诗莫较量”(《入朴渊到李氏山庄纵驺徒以肩舆作行主人卽景执素心人又次其韵》《沙几集》册二)
卞锺运(1790-1866)“贺知章自号狂客,李白自比于楚狂。苟可以其人之自狂而狂之,亦将以具曰予圣而遂谓之圣也”(《质狂说》《歗斋文钞》卷之二)
二、李白诗酒醉吟文化文献缉考
自古文人嗜酒者甚多,以酒入诗,李白当负盛名。杜甫《饮中八仙歌》言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巨是酒中仙”写尽了他的醉态与狂态。“钟鼓馔玉不足贵,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太白痛饮之时的激荡豪言抑或徘徊月下的醉吟之词,都是诗魂与酒魂深情而恰到好处的碰撞。诗酒佳作流传千古,亦成为韩国文人接受李白诗歌时极为重要的受容对象。
李奎报(1168-1241)“词客李白恃醉戱曰: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并序》《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古律诗“春摇诗思浩难裁,酒入愁眉皱正开”“何幸得逢希有鸟,五湖犹可视如杯。”(注:李白<鹏赋>云:杯看五湖)(《复和》《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三);“青春一日忍虚抛,谪仙杯可倾三百”(《雨中邀飮又用前韵赠之》《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六);古律诗“伯伦于谪仙。相距几百年。胡爲得邂逅。对醉各頽然。我初不覆覩。但谓画者误。翻思同气者。精神感相遇。二子吾所希。吾亦愿见之。何处得会面”《题刘伶李白劝酒图》(《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七);古律诗“皆言子昂李白上到天仙今已久,诗之鸣者复谁有”“当时豪焰摩青空,酒酣使气飞长虹”(《夜宿陈澕家大醉书壁上》《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一)
成石璘(1338-1423)“谪仙逸兴诗千首,独叟幽怀酒半杯”(《遣闷二絶寄呈骑牛道人》《独谷先生集》卷下);“桃李满城香雨过,谪仙何处酒家眠”(《有怀寄骑牛子》《独谷先生集》卷下)
金九容(1338-1384)“唤出佳人劝酒多,碧云秋日兴无何。风流李白还堪笑,醉里徒闻隔障歌”(《戏呈方秘书》《惕若斋先生学吟集》卷之下);“采石江头问酒家,楼台无限正繁华。风流李白今安在,梦觉蓬窓月满波”(《采石》《惕若斋先生学吟集》卷之下)
徐居正(1420-1488)“若向匡山寻李白,莓苔犹记去年痕。虎溪当日忝同流,诗酒顚狂我自羞”(《次韵忍上人见寄六首》《四佳诗集》卷之三);“酒可百杯思李白,诗非五字愧韦郞”“蓬头垢面从人笑,衣上淋漓半酒痕”“临风有客同开酒,对月无人共荡舟”(《再用前韵六首》《四佳诗集》卷之三);“李白本豪士,风流天地狂。仙骨出烟霞,浊世视粃糠。作诗神有助,飮酒不论量”(《读李白诗》《四佳诗集》卷之四);“灵运青山频蜡屐,谪仙明月且停杯”(《村家四首》《四佳诗集》卷之四);“李白寺中三日醉,元龙楼上百层豪”(《送金上舍之骊江五首》《四佳诗集》卷之五);“虽无卢仝六七椀,自有李白三百杯”(《清寒访还诗以为谢》《四佳诗集》卷之十三);“停杯且进谪仙酒,调鼎先思殷佐盐”《高同隣台弱用仆》;“青莲居士谪仙老,独立风流天地中。擧杯问月月长在,月不落兮樽不空”《题双林心上人所藏十画》(《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花石主人谪仙后,风流诗酒能箕裘”《花石亭》(《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李白日倾三百杯,风流豪气由天眞”(《醉时歌》《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一);“李白风流一杯酒,诗成半醉半醒中”(《对月》《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二)
徐居正(1420-1488)“风流谁似谪仙才,天子呼来醉似堆”(《读李白<清平调>》《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二);李白一杯酒,卢仝三椀茶”(《三用前韵》《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二)
金宗直(1431-1492)“子安一笔雄文就,李白三杯大道通”(《同前代人作》《占毕斋集》卷之十九)
崔淑精(1432-1480)七言律诗“谪仙诗句习池酒,与作年年日日闲”(《次清心楼韵五首》《逍遥斋集》卷之一)
金时习(1435-1493)“李白把酒问月飮,块然一斗诗百篇”(《无酒》《梅月堂诗集》卷之五)
李宜茂(1449-1507)“李白只知诗兴在,刘伶长与酒杯倾”(《用古人韵示朴彬可》《莲轩杂稿》卷之二)
申用溉(1463-1519)“一斗诗百篇,李白方时吟。酒色元不离,眼花落花林”(《寄堂弟海州申牧使永洪》《二乐亭集》卷之二)
权五福(1467-1498)“君侯秀句满天东,李白风流诗酒中”(《寄峡中九首》《睡轩集》卷之一)
朴祥(1474-1530)律诗七言“看君诗句多仙骨,李白风流细讨穷”“月满不辜今日约,汉江为酒助诗思”(《次孙道源用彦谦诗韵》《讷斋先生集》卷第五)
金克成(1474-1540)七言四律“李白谪仙诗最好,陶潜对菊酒何迟。家存四壁犹賖酒,病过三年不废诗”(《醉吟》《金先生忧亭集》卷之三)
李荇(1478-1534)“老暑告休秋事来,百忧又逐天时廻。我今种种已短发,履霜须知有冰雪。客夜寂寞凉且长,叵耐孤眠负佳月。世间荣辱不在我,去者自去来自来。二年流落窘餬口,岂不欲飮无酒杯。古来脩短混一死,醉死胜于憔悴生。金玉满堂不愿守,竽笙过耳不愿听。但愿优游一丘壑,泉石足使神魂醒。天生我才安用渠,无异盛夏狐白裘。一啸一咏可为乐,有身莫作穷鄕愁。”(《走笔用李太白将进酒韵》《容斋先生集卷之五》)
金安老(1481-1537)“明皇有诏,宣召李白。白方醉卧,以水洒面。酒半醒,进《清平调》,今引鹧鸪与谪仙”(《忍性堂雪夜禁体》《希乐堂文稿》卷之四)
申光汉(1484-1555)“李白未应眠酒市,相如犹自卧琴台”(《复用前韵奉酬李虚谷》《企斋集》卷之三)
金净(1486-1521)“坐啸庾公楼上月,相逢李白酒中仙”(《清州楼上联句正德戊寅秋与柳监司云朴都事世熹作》《冲庵先生集》卷之二)
苏世让(1486-1562)“我不如刘伶,一飮酒一石。又不如李白,一斗赋诗百”(《自吟》《阳谷先生集》卷之九)
赵晟(1492-1555)“君不见六凿纔开,万事纷然来,混沌已死难再廻。又不见江上青山横一发,白云万叠堆如雪。劝君对此勿用劳精魂,天公为尔坠此尊中月。醉鄕三万六千日,一日一刻不愿人间来。倾倒流霞酿,万斛玻瓈杯。扰扰是非得失忧乐于吾何,浩歌一声鬓发飒飒长风生,壶中自有羲皇天。泯泯无见听,夷齐空饿死。屈子谬独醒,浮云一梦中。区区为小名,擧世无人知至乐,仰面拍手笑绰諕。天为幕,地为席,山花为我笑,不必劝人宜独酌。充飢不过饭一盂,御寒只足冬一裘。中肠郁屈千廻万廻如车轮。无怀葛天在何许,今若不飮满腔都是愁。”(《次李白将进酒》《养心堂诗集》)
周世鹏(1495-1554)“李白小儿解问之,擧酒欲呼今安在”(《浮石寺四首》《鹅溪遗稿》卷之三)
赵宗敬(1495-1535)“半生寂寞潘郞鬓,万古风流李白杯”(《秋尽用杜子美韵》《独庵遗稿》)
金麟厚(1510-1560)七言絶句“江南嗜酒谪仙人,眞契长参梦里亲”(《季眞有四诗其二专属于余余从而和之》《河西先生全集》卷之六)
尹铉(1514-1578)五言杂着“诗哦李白篇,酒漉渊明巾”(《渊明飮酒》《菊磵集》卷中)
黄俊良(1517-1563)“逸少洗砚鱼泼墨,谪仙问月酒明船”(《梅鹤堂次退溪韵》《锦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朴承任(1517-1586)“昔笑渊明不飮酒,今惊李白絶吟诗”(《嘲李学士伯喜》《啸皐先生文集》卷之一续集)
权擘(1520-1593)诗“玉堂学士李谪仙,嗜酒飮如鲸吸川”(《谢沈正言希安李修撰彦愼夜访》《习斋集》卷之一)
奇大升(1527-1572)书“南出乎江汉之间,濯足洞庭。振衣登岳阳楼,揽虹霓以为竿。撘日月以为钩,掣六鳌以为脍炙。挽五湖以为酒,哦诗一篇。弹琴一曲,思逸云际。志妙天外,颓然而醉。悠然而醒,不知天地果何如,万物果何如”(《拟李太白与杜子美书》《高峯先生续集》卷之二)
郑澈(1536-1593)“将进酒盖倣太白、长吉劝酒之意,又取杜工部缌麻百夫行,君看束缚去之语,词旨通达,句语凄惋。”(《畸翁所录》《松江别集》卷之七附录)
丁希孟(1536-1596)七言古诗“李白风月情何多,请君醉我一斗酒”(《落花引》《善养亭文集》卷之二)
李廷馣(1541-1600)七言古诗“我不如巢堂玄鸟年年来,春社飞飞秋社回。又不如鸱夷之子散华发,一棹轻烟歌白雪。少年失足风尘中,老去羁栖送日月。千里长携影伴身,惟有曲生随我来。此生风味不可孤,可使一日尘生杯。齐彭殇等死生,幸自得其趣。悠悠之言君莫听,竹林七贤即我师。泽畔长恨屈原酲,人生得丧何草草。安用区区身后名,无遑曰今日眈乐。尘世难逢一日谑,休言曲糵是伤生。醉死愁生要斟酌,苏季子黑貂裘。纵横六国竟何为,百年辛苦一生愁。”(《次李白将进酒韵》《四留斋集》卷之五)
郭说(1548-1630)七言四律“谪仙雅趣耽杯酒,山简高怀倒葛巾”(《瑞城莲堂与郡守黄沂清源李洽和甫赵存世善继共飮示诸君》《西浦先生集》卷之五)
柳根(1549-1627)“俯仰之间成白首,人生好会不常有。此江到海不复廻,请公试吟将进酒”(《敬次大同江醉歌》《西垧皇华诗集》卷之四)
柳梦寅(1559-1623)“李白委蔓草,青山杯酒闲”(《拟李白古诗》《于于集》卷之二)
成文濬(1559-1626)“将进酒,何所祝,所祝与人殊不同。寿考公所自有,吾不祝与天地无穷。不祝鼎铉贵,不祝钱财丰。但愿飮此流霞觞,千忧万病一时空。如鸾鹤驭冷风,若日月开阴虹。读书辨蝇头,春入韶顔红。不须飡琼浆,鬂髪还青葱。劝君酒,君莫辞,洛社风流今古同。苍顔白髪粲相映,簪盍年年欢不穷。人间锺鼎暂时热,享此清闲谁啬丰。吴盐如花酒如乳,座满佳宾酒不空。莫愁月落星汉回,长檠吐熖如长虹。酒酣飜疑少年日,金钗侑坐生春红。愿君千年万年寿,南山松桂长笼葱。”(《复用前韵效嚬将进酒辞一章以侑寿樽》《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一)
金止男(1559-1631)“君不见,寻眞仙子入山来,骨化白云终不回。又不见,名塲扰扰争一发,心内生烟鬂生雪。殷勤我策三十六,第一把酒邀明月。闲愁奔北豪气发,朽容变尽朱顔来。醉来擡头天地小,眼前但见壶与杯。平生友一曲生,纳我华胥鄕。使我无视听,古人未知其趣耳。知之何得独长醒,生前富贵亦不顾。身后宁思千载名,陶然兀然此其味。不论贤愚可共谑,风尘世事那忍闻。一日要须三百酌,飢不食寒不裘。但当买酒醺醺醉,此生不复人间愁。”(《效立巖次李白将进酒韵》《龙溪遗稿》卷之一)
李春英(1563-1606)七言古诗“忆昔生在太平天,诗酒淋漓称谪仙”(《又次赠李明应韵》《体素集》中)
金守訒(1563-1626)五言絶句“李白上天去,吟诗谁与同。独留一片月,照我酒杯中”(《戏吟》《九峯集》卷之一)
李廷龟(1564-1635)“相国诗如大国楚,余子平原之十九。雄辞使人心气沮,每一看来一稽首。春来独酌有新作,语似青莲将进酒。公非好酒好吟诗,诗成百篇酒一斗。当其把酒觅句时,世事何曾挂诸口。酣来俗物都茫茫,眼空宇内谁其友。顾我疏慵百无能,束带趋班颜独厚。手中乌竹杖三尺,案上黄庭经一部。推挤不去病支离,自厌此身人谁取。时向朝堂献末议,以我犹从大夫后。彷徨嗫嚅竟何裨,逝矣安能郁郁久。偏枯左痺老形具,造物尙完持杯手。儿曹稍解读父书,遗卷何须藏二酉。纵置名山与京师,千秋万世终谁有。全吾天赋施青山,世乱人生不愿寿。”(《南子安初度日次朴孝伯韵朴又用前韵为劝酒篇》《月沙先生集》卷之十八)
柳潚(1564-1636)“君不见,李白西上夜郞道,琉璃砚水不枯槁。醉后一斗诗百篇,愿扫青天写腹稿”(《奉谢松罗察访郑公赠雪花纸》《醉吃集》卷之四)
李庆全(1567-1644)“金山一宿眞如梦,杯酒千篇可涤愁。从此谪仙生羽翰,世间谁拥黑貂裘”(《风树楼醉和赵亨彦三首》《石楼遗稿》卷之三)
许筠(1569-1618)“寒光彻人骨,传语李谪仙。把酒来问月,对酒惜清景”(《十五夜使示以五言絶句七篇用“一年明月今宵多”为韵仍奉和》惺所覆瓿稿卷之一》)
许筠(1569-1618)尺牍下“金华天上,亦念李白酒楼否”(《与林子升》《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一)
郑蕴(1569-1641)五言排律“李白昔停杯,问月何时来”(《三月十二夜白虹贯月》《桐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安讷(1571-1637)“平生李谪仙,爱向酒家眠”(《次权汝章有怀李实之韵》《东岳先生集》卷之三)
金友伋(1574-1643)五言古诗“我生喜飮酒,十年犹未痛。于髡视恶客,李白如戏弄”(《次权石洲韠韵》《秋潭先生文集》卷之一)
申活(1576-1643)七言絶句“琴书未负陶彭泽,诗酒还慙李谪仙”(《有怀二首》《竹老先生文集》卷之一)
尹顺之(1591-1666)“芳草晴川崔颢句,落花明月谪仙杯”(《东淮亭舍次白洲韵二首》《涬溟斋续集》卷之一)
李明汉(1595-1645)七言絶句“半生耽酒酒为年,枉被旁人唤谪仙”(《姜公献酒席口号》《白洲集》卷之三)
李景奭(1595-1671)文稿上梁文“残星长笛,倚赵嘏之高楼。斗酒百篇,慙李白之秀句”(《太平楼重修上梁文》《白轩先生集》卷之十五)
金南重(1596-1663)“大醉次公酒,争酬李白诗”(《初度日酒席次白轩韵四首》《野塘遗稿》卷二)
金烋(1597-1638)“李白诗句以赠公曰: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谪仙千载句,今日为君吟。公每见烋称之,此篇气豪语壮,眞有謪仙风格矣”(《晩悔任公屹行略》《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七)
申弘望(1600-1673)诗“超然高卧水云边,自道人间李谪仙。诗酒风流都外物,须从亭号尙前贤”(《次子愼鸢鱼亭韵》《孤松集》卷一)
郑侙(1601-1663)“良辰痛飮莫停杯,为君更歌将进酒。”(《走笔次柳因卿赠金终卿歌》《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一》)
金得臣(1604-1684)五律“李白杯中兴,潘郞鬓上秋”《次李献纳咸卿见寄韵》(《柏谷先祖诗集》册三);七律“李白当年留酒肆,长卿今日病文园”《偶题》(《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洪柱元(1606-1672)七言律“杜陵襟抱诗千首,李白风流酒一巵”(《挽朴庆州》《无何堂遗稿》册二)
徐必远(1613-1671)七言律诗“惟耽李白生前酒,不问刘郞去后桃”(《自叙三首》《六谷先生遗稿》卷之一)
李健(1614-1662)七言律“谪仙此夜如相对,把酒清谈可得闻”(《秋月》《葵窓遗稿》卷之五)
俞瑒(1614-1690)“谪仙遗韵今犹在,把酒能吟太白诗”(《观城歌儿谪仙者,能唱李白<襄阳歌>戱书以赠》《秋潭集卷之元》)
沈攸(1620-1688)七言律诗“行放湖山千里雨,挹觞斟斗劝龙酬”(原注:李白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次久旱》(《梧滩集》卷之七);七言律诗“千篇斗酒相邀地,李白重思采石几”《次梅涧韵却寄》(《梧滩集》卷之八);七言律诗“谪仙能复酒家眠,悬弧共是艶阳天”《更和久堂》(《梧滩集》卷之八);七言古诗“黄河注波决崑仑,白日飞景沦蒙汜。神农几蘧是何世,彭祖巫咸几回死。青山寂寥土一掬,宇宙几人能久视。最爱酩酊酒中趣,古来飮者留名字。七贤风流五君咏,八仙文章谪仙子。千载之名一杯酒,江东命驾称达士。琴自无弦巾有漉,北窗高卧观太始。我方飮酣视八极,纷纷俗物毫尘里。平居适意即为乐,寓形可识浮生理。战争谁禁左角蜗。荣名正付南柯蚁。神奇臭腐元一槩,独立江汉高歌起。佳人锦瑟朱顔酡,金樽十千兰陵美。傲睨二豪伯伦颂,淳寂一鄕无功记。大斗自酌贤兼圣,细故何论忧与喜。欲攀酒星八月槎,唐陆龟蒙酒星诗。何当八月槎,载我游青冥。思封酒泉千日醉,莫读离骚须痛飮,独醒笑彼搴兰芷。”《将进酒》(《梧滩集》卷之十二)
李震白(1622-1707)“李白之停杯一问,月与相随,从他万事之惊心,养吾一般之清意”(《述怀自叙》《西巖遗稿》卷之下)
苏斗山(1627-1693)“我欲上天无羽翰,宁将诗酒醉乘船。遥凭采石江头月,千古音尘问谪仙”(《见月问李谪仙消息》《月洲集》卷之一)
申晸(1628-1687)“虽无李白诗千首,自有陶潜酒一杯”(《废吟进酒六首》《汾厓遗稿》卷三)
李瑞雨(1633-1709)诗“谪仙把酒问月后,我今问月更把酒”(《拟李白把酒问月》《松坡集》卷之四)
李东标(1644-1700)“愧我人非谪仙子,岘山无赖酒为泉”《东轩敬次松斋先祖韵》(《懒隐先生文集》卷之二);“任公大钓连沧海,李白仙风醉玉阶”(《次任道三寄花山伯李玄祚佳字四十韵》《懒隐先生文集》卷之一)
崔锡鼎(1646-1715)“李白不须江作酒,杨州宁羡鹤为骖”(《拙翁沈子实要余复往三首》《明谷集》卷之二)
李玄锡(1647-1703)“我有椒花酒一斗,擧杯邀月如呼友。月影团团落杯中,和酒倒入词人口。吸罢见月犹在天,大笑问月无恙否。自天之开天有月,照我人间亦已久。闺愁塞恨汝为媒,曲生诗魔汝能诱。飘香不使世间闻,擣药何曾借人寿。只见盈亏催白发,冰轮急转如狂走。我今问之月不语,我亦忘言但把酒。”《拟李白把酒问月》(《游斋先生集》卷之三);“李白骑鲸后,风月闲多年。我吟李白玉壶吟,吟之未半清泪涟。忆尔承恩金马门,歌舞淹留玳瑁筵。文章气格建安骨,杯酒风流竹林贤。宫中醉进清平词,笔势翩翩若霆鞭。一朝天子赐黄金,狂走江湖作散仙。风尘落魄不须颦,象齿自足焚其身。男儿休读一字书,从古诗魔解穷人。”(《次李翰林玉壶吟韵》《游斋先生集》卷之三);“三影当杯,何烦李白之邀月?一道如矢,且免杨朱之泣歧”(《咸关营与许文五严敬之联句竝序》《游斋先生集》卷之十五)
金楺(1653-1719)“更起劝君君莫停,泗水无波武夷空,君胡为乎独自醒”(《将进酒》《俭斋集》卷之二)
金昌翕(1653-1722)“澄为谢朓练,绿是李白酒”(《岘山三十咏和李使君子东》《三渊集》卷之九)
李贺朝(1664-1700)“嘉瓜早熟樊迟圃,新酿秋浓李白杯”(《复叠前韵寄姜上舍》《三秀轩稿》卷之二);“争传李白千篇咏,时醉刘伶五斗醪”(《壶谷挽三十韵》《三秀轩稿》卷之二)
李夏坤(1677-1724)“楼头把酒问明月,李白子瞻死后世无眞风流”(《广寒楼歌》《头陀草》册十)
柳升铉(1680-1746)“百年今日笑谈开,且尽生前烂熳杯。他时冢上青猿啸,谁唤高阳酒伴来。”(《暮春会飮壶窝酒酣用李青莲两人对酌山花开韵》《慵窝集》卷之一);“愁里衰顔酒里开,三杯行尽又三杯。一年光景今宵最,花下清风明月来。(《效<将进酒>》《慵窝集》卷之一)
申维翰(1681-1752)“彼其曰仙、曰酒、曰蛾眉”(《李白诗序》《青泉先生续集》卷之二)
金履万(1683-1758)五言古诗“李白三百杯,陈王十千斗”(《飮酒》《鹤臯先生文集》卷之二)
南有容(1698-1773)“李白酒徒徒自轻,汤盘九言君不闻”(《高城东巖观日出起而拜之仍书其石曰拜日巖次李白怀仙歌》《䨓渊集》卷之七)
金乐行(1708-1766)“功名驳杂陈同甫,诗酒浮华李谪仙”(《忍斋兄寄长律意寄甚远令人起懦步其韵谢之》《九思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权攇(1713-1770)七言古诗“李白痛飮即吾师,伯阳学仙何所为”(《东台同金使君李季明留飮作醉时歌》《震溟集》卷之三);七言古诗“君不见太白称谪仙,一生恨身无酒钱”(《醉时歌送元美》《震溟集》卷之三)
柳道源(1721-1791)“谪向人间作酒狂,司马承桢谓李白仙”(《岁季得鄕书书怀(年谱)丙申九月拜户曹佐郞》《退溪先生文集》攷证卷之一)
睦万中(1727-1810)“对酒歌新作,衰顔欲返红。蔡邕今洛下,李白旧山东”(《菊西夸昨过岐川飮酒赋诗用上韵卛题述感》《余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庄献世子(1735-1762)“李白一斗诗百篇,识者何心事调戏。我诗肆好戒酒徒,谁与为归崇伯子”(《戒酒漫笔》《凌虚关漫稿》卷之一)
朴永锡(1735-1801)“今将一巨觥之酒,以慰平生之所好。而或恐君下从刘伶、李白而游,不复眷恋旧徒以飮斯酒也”(《代祭文》《晩翠亭遗稿》)
赵鎭宽(1739-1808)“君歌太白将进酒,我读渊明归来辞。欢呼秉烛徂清夜,几树梅前几首诗”(《腊日》《柯汀遗稿》卷之一)
李德懋(1741-1793)“谁家有酒听鸣槽,那令李白成三影”(《戱次前韵》《青庄舘全书》卷之十一);“刘伶酒杯送李白,陶潜诗简赠杜甫”(《磊磊落落书》《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五)
李元培(1745-1802)七言絶句“刘伶擧口千杯酒,李白飞毫百首诗”(《偶吟》《龟巖先生文集》卷之一续集)
正祖(1752-1800)“变貌之谓则山公之似泥,李白之自倒”(《酒诰》《弘斋全书》卷九十九)
张混(1759-1828)七言律诗“酒亦夜台无李白,书何后世有杨云”(《次乐翁赤城园斋韵》《而已广集》卷之七)
丁若镛(1762-1836)“读书不及一千卷,何事也倾三百杯。顚颐多为求兼味,野兴唯应擧旧醅。江心一醉随波去,李白佯狂眞可哀。”(《悔过》《与犹堂全书》第一集)
尹行恁(1762-1801)“李白把酒语,与尔同死生”(《以唐诗二句分韵赋梅》《硕斋稿》卷之二)
李勉伯(1767-1830)“千首醉李白,三絶老郑虔”(《郑子文谦六十一岁之生日身病不能往作诗叙平生之情寄以为寿》《岱渊遗稿》卷之一)
申纬(1769-1845)“李白酒量望洋叹,此其三百杯之半”(《高丽窰大酒樽歌》《警修堂全稿》册二十四);“古甆大樽高丽窰,百五十盏容香醪。李白酒量望洋叹,此其三百杯之半”(《高丽窰大酒樽歌》《警修堂全稿》册二十四)
尹大淳(1779-1865)“唐李白亦为崇飮,欧吐而汚龙袍,脱靴而上沉香宴,偃然称酒中仙,而不趋天子之命”(《酒诫》《活水翁遗稿》卷之三)
梁进永(1788-1860)“生怜李白诗无敌,死慕刘伶醉便埋”(《与石樵李侯登金鳌山四首》《晩羲集》卷之三)
李是远(1789-1866)“君今狂李白,吾乃病淮阳。对酒须倾倒,题诗莫较量”(《入朴渊到李氏山庄纵驺徒以肩舆作行主人即景执素心人又次其韵》《沙几集》册二)
纯祖(1790-1834)“君知青莲学士否,至今思想涕泗涟。天子呼来不上船,一斗飮酒诗百篇”(《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纯斋稿》卷之一);“黄河流水鸣溅溅,长长潺潺复长长。天皇天地皇地,至今长在圆且方。人皇何不留时人,何不人人能无疆。天地也如逆旅乎哉,万物也如过客忙。一盏一盏更一盏,知我者无妨无妨。愿君遥看山水绿,人间不老春茫茫。百年三万六千日,也飮十万八千酌。乐我欢我尽酒量,傍人莫笑醉酣暮,春日莫能追光。今日有意兮乐之,明日兮满飮觞,调玉管乐未央。”(《将进酒》《纯斋稿》卷之一)
赵秉铉(1791-1849)“倾杯醉李白,围棋赌谢玄”(《编韵》《成斋集》卷之一);“黄鹤一声千载远,芳园诗酒谪仙谁”(《和族弟允文景宝饯春韵》《成斋集》卷之三)
李尙迪(1803-1865)“金龟换酒长安市,千秋谁继谪仙风”(《刘子重大令铨福拓寄所藏谢文节公桥亭卜卦砚兼惠犀杯并索诗各作长句一首以报之》《恩诵堂集续集》诗卷七》)
李裕元(1814-1888)“李白百篇诗,陶令盈樽酒。而我何如人,诗酒相忘久。二仙谁可追,佳约愧自负”(《诗酒歌次权石洲韵》《嘉梧稿略》册二)
李裕元(1814-1888)古乐府“玉绳残,《将进酒》长曲。朝青暮白雪,雪白亦俄顷,可怜骑鲸仙,芳园烛夜秉。可笑刘伶冢,不到一杯冷。盈盈金屈巵,駸入无何境。娟娟窈窕人,莫驻过隙景。今夕是何夕,于焉可以永。此时不飮何,有悔莫自省。朱户笙歌咽,车马阗市井。当时繁华子,齐齐又整整。而今安在哉,鸿爪无响影。秋草荒原上,孤猿独自哽。所以《将进酒》,日日豪思逞。一日复一日,三万六千傡。”(《嘉梧稿略册一》);乐府“朝青暮雪叹人生,到海奔流任去情。梦中若对刘伶说,一问何山随锸横。(注:松江《将进酒》词,有‘朝青丝暮成雪,奔流到海’等句引用者。)”(《将进酒》《嘉梧稿略册一》);乐府“白发黄河李谪仙,一杯倾后百杯连。换酒同消愁万古,马将花五裘金千”(《将进酒》《嘉梧稿略册一》)
三、李白游仙隐逸文化文献缉考
唐代奉道教为国教,朝野上下崇道之风尤盛,李白亦受其影响。同时,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从文人隐逸行为本身发现并肯定了隐逸“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旧唐书·隐逸序》)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各种形式对隐逸给予不同程度的褒扬,从而使得唐代隐逸之风大盛。隐逸更是作为一种封建社会文人“以退为进”的精神抗争方式存在的。对于文人自身而言,它使得文人们在保持独立人格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在有限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个体生命的自尊与价值。在这些思潮浸染下,李白在诗作之中常作隐退游仙语,作品充满了自由逍遥的浪漫精神,世言太白“谪仙人”。李白其人其诗中的游仙文化影响了韩国文人的李白接受。作品之中直呼其为“李谪仙”,选用神奇瑰丽的意象群,诗歌艺术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林椿(约1150-1185之间)古律诗“曾伴风流谪仙醉,徘徊对影成三人”(《八月十五夜探韵得“起”字》《西河先生集》卷第一);古律诗“风流不减谪仙人,飮尽千锺颊未赬”(《次韵李相国知命见赠长句二首,前篇去“并”字等四韵》《西河先生集》卷第二);古律诗“曾从天上谪仙客,来餽壶中大道浆”(《赠月师并序》《西河先生集》卷第二);古律诗“从此匡庐无贺监,谁能呼我谪仙才”(《追悼郑学士》《西河先生集》卷第二);古律诗“亦嫌不见李谪仙,安知消息凭君到”(《寄金先达蕴珪兼简湛之》《西河先生集》卷第三);啓状祭文“扫千军于笔下,吞九泽于胸中。薄蓬莱羞崑仑,飘尔谪仙之气。捕龙蛇搏虎豹,蔚然华国之文。早结于主上之知。”(《上吴郞中啓》《西河先生集》卷第六);啓状祭文“碧山万里紫微九重,想谪仙之雅致,明月双溪清风八咏。”(《上按部学士啓》《西河先生集》卷第六);啓状祭文“醉花柳穷江山,行尽谪仙之乐事。曳罗谷蕴兰麝,无非金谷之佳人。”(《代金善州瑗上晋阳林大判啓》《西河先生集》卷第六);啓状祭文“孰敢当哉?是天上谪仙人,眞世间奇男子”(《贺李壮元眉叟啓》《西河先生集》)卷第六)
李奎报(1168-1241)古律诗“南人斵作蟾蜍样,题封寄与谪仙才。谪仙不忍自秘蓄,辍赠芸阁文章魁。谪仙此意似难负,君欲剩报宜何哉。”(《题咸校勘子眞子石砚并序》《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二);古律诗“偶寻吴质宅。频擧谪仙杯”(《自吴郞中世文家访广明寺文长老次韵文公》《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古律诗“逢人辄必言皆尔,不亦多哉李谪仙”(《次韵尹国博威见予诗文,以诗寄之。其序目予为谪仙,予拒之》《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谪仙才思春葩艶,却对红顔一倍多”(《开元天宝咏史诗》《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
金坵(1211-1278)啓“李谪仙气壮心遐,云翼大鹏之足萦虹蜺目耀日月”(《上座主金相国良镜谢传衣鉢啓》《止浦先生文集》卷之三)
李承休(1224-1300)行录“莫怪先生泣路傍,谪仙酣醉是寻常”(《病课诗并序》《动安居士行录》卷第一);行录“谪仙仙李出清都。荫到人闲万丈殊”(《复用前韵上竹堂三学士》《动安居士行录》卷第三)
洪侃(?-1304)七言古诗“君不见青莲居士谪仙翁,一鹤肯与群鷄同”(《金尙书珣所畜山水图达全师韵》《洪崖先生遗稿》)
李谷(1298-1351)律诗“已分明妃愁画面,谪仙休怪玉颜缁”(《墨梅》《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白文宝(1303-1374)“腐儒忽亿从毅庙,和进清平拟谪仙。”(《洪武四年驾行长湍拜献主上殿下》《淡庵先生逸集》卷之一)
李穑(1328-1396)“狂客谪仙曾邂逅,漫郞迂叟自标题”(《遣兴》《牧隐诗稿》卷之七);“谪仙风彩照堪舆。醉赋沈香兴有余”(《咏太白》《牧隐诗稿》卷之十三);“谪仙才逸鸣唐。处士名高系晋陶”(《中秋已近兴怀发咏》《牧隐诗稿》卷之十九);“诗兴狂无敌,时时逼谪仙”(《自咏》《牧隐诗稿》卷之十九);“崔颢一题天地阔,谪仙词调亦风流”(《奉谢广平李侍中所藏山水十二叠屏风》《牧隐诗稿》卷之二十八)
郑枢(1333-1382)“壁间多少诗雄笔。肠锦应翰李谪仙”(《次江陵官舍韵》《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郑梦周(1337-1392)“三山二水浑依旧,不见当年李谪仙”(《舟次白鹭洲》《圃隐先生文集》卷之一)
成石璘(1338-1423)“谪仙逸兴诗千首,独叟幽怀酒半杯”(《遣闷二絶寄呈骑牛道人》《独谷先生集》卷下);“桃李满城香雨过,谪仙何处酒家眠”(《有怀寄骑牛子》《独谷先生集》卷下);“翠盖红妆上下池,乌纱白苎谪仙姿”(《寄永嘉双塘先生》《独谷先生集》卷下);“笔落诗成动有神,谪仙风韵出天眞。何劳九品莲中化,已作三韩席上珍。”(《折花一枝并和曾惠诗寄骑牛子》《独谷先生集》卷下)
权近(1352-1409)“楷模元礼学,俊逸谪仙才”(《送庆尙道按廉李司艺十四韵》《阳村先生文集》卷之四 )
朴兴生(1374-1446)五言絶句“长安游子辈,呼我谪仙人”(《次永同县守李达韵赠其行》《菊堂先生遗稿》卷之一)
河演(1376-1453)“三山二水依然在,诗酒何人是谪仙”(《箕城三十韵》《敬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柳方善(1388-1443)七言四韵“为想谪仙游乐处,楼台云雨醉厌厌”(《至日咏怀呈李正郞而立二首》《泰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金守温(1409-1481)“谪仙风月三千富,魏国山河表里宽”(《陪两天使游西湖舟中遇雨率尔成兴伏希电览》《拭疣集》卷之四)
李石亨(1415-1477)“才调多慙李谪仙,风流自拟杜樊川”(《次咸兴忧民亭韵》《樗轩集》卷上);“箇中襟抱凭谁尽,问月须如李谪仙”(《青松东轩韵》《樗轩集》卷上);“清新诗自谪仙来,顷刻心明眼又开”(《洞中即事》《樗轩集》卷下)
徐居正(1420-1488)“银河一派知谁送,天遣苏仙和谪仙”(《庐山瀑布》《四佳诗集》卷之二十);“帝思贾傅召宣室,天故谪仙流夜郞。造物乘除元有数,青云万里属飞黄”(《寄琴同年以咏高灵村舍》《四佳诗集》卷之三十);“青莲居士谪仙老,黄菊王人逃世翁”《怀古三首》(《四佳诗集》卷之五十);“已成王粲登楼赋,欲和谪仙问月篇”(《睡起有作》《四佳诗集》卷之五一)
俞好仁(1445-1494)七言小诗“天遣谪仙元不谪,不妨挥斥恣天游”(《高阳待善源》《㵢谿集》卷之二);七言古风“手捧囗浆舞大荒,拍手先生曾谪仙。人间一日已千载,拟欲羽化升云烟。须臾天风万里去,吾辈此时方卓然”(《游头流》《㵢谿集》卷之四)
南孝温(1454-1492)七言古诗“青莲居士本谪仙,偶然客试人间事”(《哭安子挺》《秋江先生文集》卷之二)
金世弼(1473-1533)五言古诗“幽处谪仙踪,异说闻曾饱”(《壬申三月日次杜诗韵寄献之行轩》《十清先生集》卷之一)
洪彦忠(1473-1508)“烟峦远近争如画,宜着诗人李谪仙”(《等亭呈诸公》《寓菴稿》卷之一);“多少缙绅争刮目,共疑天上谪仙人”(《次扶桑寿雕敬宗两人韵》《寓菴稿》卷之二)
朴祥(1474-1530)“谪仙海上穷鳌壑,韩子如何谩钓温”(《孝仲和来前韵演成各二复答之》《讷斋先生续集》卷第二)
沈义(1475-?)七言絶句“强将何说问冰轮,擧白辛勤飮几巡。桂下嫦娥应有意,无人属耳听谆谆”(《题李白擧杯问月图》《大观斋乱稿》卷之三)
沈彦光(1487-1540)“三山鹤驾归华表,千载尘寰认谪仙”《挽洪翰林系贞》(《渔村集》卷之二);“降仙楼对好林泉,楼上鸣琴是谪仙”(《成川馆次左相应箕孝仲云卿赠别孔府使韵示希圣》《渔村集》卷之四)
周世鹏(1495-1554)“衙罢若脱靴,乘风飞上楼。故人李谪仙,许我携手游”(《与李公毅同登齐云楼大醉使呼韵赋之》《武陵杂稿》卷之一);“千年谪仙觑天祕,凿开青嶂构其端”(《望之欲访李正卿余使望之坐语正卿草堂佳致走笔以寄正卿》《武陵杂稿》卷之二)
周世鹏(1495-1554)“遥知有谪仙,半夜骑黄鹤”(《次呈黄谏议敬甫五首》《武陵杂稿》卷之二);“仙山曾探谪仙人,人去不归山独春”(《次松斋重游清凉山韵》《武陵杂稿》卷之三);“海城何处谪仙闲,独望双凫傒尔还。楼近九霄瞻日下,地连三岛异人间”(《寄李宝城图南大鹏次郡楼金公克己韵》《武陵杂稿》卷之五)
林亿龄(1496-1568)五言长篇“湖海有谪仙,家本蓬莱山”(《松岭山翁饷我水精蒲萄色味奇絶岂止木桃之投乎?惜无瑶玉诗以代之》《石川先生诗集》卷之二);五言絶句“满山明月里,谁识谪仙人”(《曺上舍山居汝谌》《石川先生诗集》卷之四)
赵昱(1498-1557)“唯见山高与水深大罗天上谪仙人”(《次尹溢之韵八首以见鄙怀聊发一笑》《龙门先生集》卷之二)
崔演(1503-1549)“异境离尘界,奇游属谪仙”(《送郑监司出按江原五首》《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金澍(1512-1563)近体七言“怊怅谪仙归去后,至今游赏属谁边”(《题屏十絶》《寓庵先生遗集》卷之二)
郑惟吉(1515-1588)“寥寥风月一千年,下界今无李谪仙”(《寄题李进士鲐寿鄕庄》《林塘遗稿》上)
黄俊良(1517-1563)“万二千峯物外秋,寻眞人是谪仙流”(《访琴和受》《锦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山水关东入幕宾,风姿应是谪仙人”(《送金献可赴关东》《锦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因忆谪仙翁,丹丘乞银章。清韵逼苏州,大宇蛟龙翔”(《清风凝清阁次退溪》《锦溪先生文集》卷之五》);“为报谪仙休问月,乘槎共上斗牛中”(《次退溪天渊台夜玩月韵》《锦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权好文(1532-1587)“晩闻一笛滩声外,疑是清游李谪仙”(《到长会院观隐者李奉事与丹阳守锦溪公渔于氷江题一絶》《松巖先生文集》卷之一)
权韠(1569-1612)七言古诗“李白骑鲸飞上天,芙蓉城里追群仙”(《赠李明应用前韵》《石洲集》卷之二)
李民宬(1570-1629“须知傲吏非凡吏,总道眞仙是谪仙”(《闻曲江商山两使君兄弟会李苍石诸贤于洛江亭相与唱酬追次其韵》《敬亭先生集》卷之二)
金尙宪(1570-1652)七言絶句“文采风流今寂寞,世间谁见谪仙人?镜浦仙游乐未央,海山佳兴欲清狂”(《赠关东按使尹仲素四首》《清阴先生集》卷之二)
柳㮨(1602-1662)“太白谪仙人,锦衣采石月。秋空何峥嵘。崑丘戱鸾鹤。兴酣运神思。风云入仙笔。尘寰眼已空。旷垠宇宙豁。玉皇有秘宝。黄庭三十六。一朝命追还。跳身飞白日。白云彩凤遥。紫河青龙跃。相随赤松子。千年视一瞥。文章落方外。元气何磅礡。爰有洗心者。高尙仰仙逸”(《李白》《百拙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崔昌大(1669-1720)“朗咏李白<梁园吟><庐山谣>,神意超忽,眞有飘飘凌云意”(《北征记》《昆仑集》卷之六)
陈澕(高丽·明宗·高宗年间)七言絶句“谪仙逸气万象外,一言足倒千诗豪”(《读李春卿诗》《梅湖遗稿》)
四、李白仕途险阻文化文献缉考
李白胸怀壮志,一生怀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卷二十六》的高远志向,有积极淑世之意。然天宝后期,奉诏面圣,唐玄宗并未以经世济时的英才待之,而是视其为歌功颂德的倡优之流。加之李白恃才傲物,不容于群臣,“戏万乘之君,傲权贵之流”“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纵才高八斗,亦郁郁不得志于仕途。在作品之中,他常将这种仕途险阻托之以人化的自然。其间以《蜀道难》一首最为典型。此诗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隐含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蜀道行路之险阻暗喻仕途坎坷,反映诗人长期漫游中屡逢滞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难平。韩国文人对李白诗中蕴含的仕途险阻文化多有接受。缉考文献屡见“蜀道”字样,诠释的意象亦不局限于自然风光,常有人生之艰与济世之慨。
李奎报(1168-1241)古律诗“我曾从仕到年残,官路难于蜀道难”(《次韵英禅者见寄来诗意以前年落选为叹》《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八)
李承休(1224-1300)“灎澦瞿塘犹未嶮,崎岖蜀道不为难”(《七月初九日行自斜路得达渖州又为大水所隔留数日谨次宋相国诗韵》《动安居士行录》卷第四)
李齐贤(1287-1367)“马上行吟蜀道难,今朝始复入秦关”(《路上自蜀归燕》《益斋乱稿》卷第一)
李穑(1328-1396)“凿氷载亩豳风远,历井扪参蜀道难”(《夏日即事》《牧隐诗稿》卷之十七)
郑道传(1342-1398)“行路难于蜀道难,还家乐胜锦城乐”(《平昌郡舆地胜览》《三峯集》卷之十三)
元天锡(1330-?)“到处穷幽邃,行歌蜀道吟”(《过梨岭》《耘谷行录》卷之一);“宽平要体秦川阔,危险须知蜀道难”(《次新及第边处厚所寄诗韵》《耘谷行录》卷之五)
柳方善(1388-1443)七言四韵“危栈萦纡同蜀道,衆峯迢递想秦关”(《登天王峯》《泰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李石亨(1415-1477)“生来惯识扬州好,此去宁知蜀道难”(《平海东轩韵》《樗轩集》卷上)
徐居正(1420-1488)“人生荣辱邯郸梦,宦路艰危蜀道行”(《再和五首》《四佳诗集》卷之五);“头边日月疾如丸,行尽人间蜀道难”(《寄清寒》《四佳诗集》卷之十三);“世事曾知蜀道难,多君林下早休官”(《寄尹同年礼卿杨根村墅》《四佳诗集》卷之十三);“蜀道几年长作客,酒泉何地可封侯”(《寓怀》《四佳诗集》卷之二十八);“莫叹崎岖蜀道行,风流豪气尙峥嵘”(《次韵武灵见寄四首》《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四);“鸾舆西幸峨眉顚,蜀道之难如上天”(《读明皇戒鉴有感》《四佳诗集》卷之五十);“顾余不是风流客,何事空吟蜀道难”(《舆地胜览眞宝楸岘院》《四佳诗集》补遗三)
李承召(1422-1484)“世路眞如蜀道难,休唱阳春郢中曲”(《辛巳十月移病在家述旧书怀寄徐刚中》《三滩先生集》卷之三);“秦关蜀道何能当,况复腾凌开大府”(《山海关》《三滩先生集》卷之八)
金时习(1435-1493)“宦路危于蜀道难,几回愁过万重山”(《和锺陵山居诗二十四首》《梅月堂诗集》卷之十三)
成俔(1439-1504)“盘盘九折坂,高如上青天。噫嘻蜀道难,当时愁谪仙”(《踰诘忽岭》《虚白堂诗集》卷之十二);“扪天尺五空长叹,险阻奚啻蜀道难”(《东踰狄余岭》《虚白堂诗集》卷之十三)
李宜茂(1449-1507)杂诗“世路难于蜀道险,宦情淡似吴江秋”(《偶成二律》《莲轩杂稿》卷之二》)
曺伟(1454-1503)七言律诗“一年三度过皮盘,九折羊肠蜀道难”(《过皮盘岭》《梅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权五福(1467-1498)“客中无复行窝乐,岭外长吟蜀道难”(《十六日自横城向洪川道中遇雪口号二絶》《睡轩集》卷之一);“身罹世网羡冥鸿,到处危途蜀道同”(《洪川偶逢安峡兄喜赋求和》《睡轩集》卷之一)
金克成(1474-1540)七言四律“曾闻蜀道淮天险,百里山河一样班”(《函谷关》《金先生忧亭集》卷之三)
金安老(1481-1537)“交情政似秦关险,世路还同蜀道㠊”(《孝仲在咸墅和前诗以寄又用韵答之》《希乐堂文稿》卷之四》)
申光汉(1484-1555)“千回路折铁门关,不似噫嘘蜀道难”(《送李监司季雅兼尹咸兴府》《企斋集》卷之七》
沈彦光(1487-1540)“前途又陟三蛇岘,蜀道攀缘步步难”(《烽火台堡》《渔村集》卷之四)
郑士龙(1491-1570)“驷马敢言夸蜀道,鸾书空迓布尧年”(《送许都事汉佐赴关西》《湖阴杂稿》卷之四》)
奇遵(1492-1521)“百年荣辱还如许,世上谁闻蜀道平”(《次仲耕所寄韵》《德阳遗稿》卷之二)
闵齐仁(1493-1549七言四韵“冒险曾经蜀道难,停骖孤堡暂偷安”(《题罗暖堡》《立巖集》卷之三)
金义贞(1495-1547)七言古诗“一片民嵒蜀道难,固国岂在山谿险”(《函谷关》《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二》)
李滉(1501-1570)“万里星奔蜀道难,柳生中道不能鞍”(《登狎鸥亭后冈忆应霖士遂吉元四首》《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一);“栈道如登蜀道行,凌兢胁息上峥嵘”(《误鸡夜发登岭値大雨用少日岭途韵》《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扶病经行蜀道难,主人留客洗辛酸”(《丹阳东轩书怀》《退溪先生续集》卷之一)
崔演(1503-1549)“天险眞成百八盘,何如蜀道与秦关”(《过惠阴岭》《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五);“谁信长安如日近,从知蜀道似天难”(《有感二首》《艮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吴祥(1512-1573)七言絶句“远游关塞怯衰年,蜀道谁将比上天”(《题江界隆庆乙巳按节时》《负暄堂先生遗稿》卷之全)
郑惟吉(1515-1588)“烟尘澒洞欲成墟,造次鸣銮蜀道如”(《送南府尹彦经赴全州五首》《林塘遗稿》下)
具凤龄(1526-1586)七言絶句“岂知海右关山峻,正似扪参蜀道难”(《兆阳水南岘》《栢潭先生文集》卷之一)
权好文(1532-1587)“蜀道巉巖难比此,行人今古泣涟如”(《泣岭次李晦斋先生韵》《松巖先生续集》卷之五)
金诚一(1538-1593)“频叱王尊驭,长吟蜀道难。前程知几里,壮士坐凋顔”(《过春栈》《鹤峯先生文集》卷之一);“强扶羸病向长安,叱驭偏愁蜀道难”(《暮抵闻庆县》《鹤峯先生文集》卷之一)
崔庆昌(1539-1583)七言律诗“辞家万里从戎鞍,蜀道闻歌意自酸”(《次高山邮舘韵》《孤竹遗稿》)
韩浚谦(1557-1627)七言律诗“秦关百二天城险,蜀道三千石栈重。跋涉未堪孤客恨,经过曾着几人踪”(《鱼面堡途中次林锦湖亨秀韵》《柳川遗稿》)
成文濬(1559-1626)“闲愁叵耐鲁酒薄,时事危登蜀道难。一壑箪瓢嗟足乐,年来世味食梅酸”(《次人韵》《沧浪先生诗集》卷之二)
金尙容(1561-1637)七言长律“彤庭可和薰风曲,白首长歌蜀道难”(《再次正由韵》《仙源遗稿》下)
申钦(1566-1628)七言律诗“蜀道争如世道难,颓波何日是回澜”(《丁未至日》《象村稿》卷之十四)
赵纬韩(1567-1649)七言律诗“末路功名如蜀道,百年身世已鸿沟”(《偶吟》《玄谷集》卷之五);赵缵韩(1567-1649)七言律诗“蜀道之难今莫怪,莫鎁为下古犹然”(《秋日遣怀奉赠白沙》《玄洲集》卷之六)
梁庆遇(1568-1629)“岂无路之再还,蜀道难于青天”(《上铨部尙书为亲乞郡啓》《霁湖集》卷之十)
李民宬(1570-1629)“劝君勿诮行危险,平地难于蜀道难”(《闻一士人毁舍弟以此谢之》《敬亭先生集》卷之三)
李安讷(1571-1637)“人情怪比瞿塘险,世路愁如蜀道难”(《访石阳正别墅用壁上韵》《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世路眞如蜀道难,衰宗无计厕朝班”(《八月初九日闻仲氏乃于本月初五日递职还鄕复用前韵奉寄以别》《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七)
李敬舆(1585-1657)七言律诗“孤臣泪尽塞天涯,行路人间蜀道嗟”(《次迟川韵二首》《白江先生集》卷之四);七言律诗“信有人间行路险,何如蜀道上天难”(《次工部韵四首》《白江先生集》卷之五)
张维(1587-1638)五言律诗“地尽溟波外,山如蜀道危”(《 行莞岛中》《谿谷先生集》卷之二十七)
申翊圣(1588-1644)五言律“蜀道难何许,壶中别有天”(《下岭》《乐全堂集 卷二》)
李景奭(1595-1671)“行装到处愁艰险,不独人间蜀道难”《公尝裒集释褐前所作,目之以此,咏怀》(《白轩先生集》卷之一);“人谋已失秦关险,客路休嗟蜀道难”(《壬午杪秋公仍以宫师入渖冬乃还酬朴尙之》《白轩先生集》卷之六);“絶域曾吟蜀道难,行装何幸脱秦关”(《壬午杪秋,公仍以宫师入渖,冬乃还途中奉和清阴老先生叠前韵见寄》《白轩先生集》卷之六)
许穆(1595-1682)“蜀道不得难于此,使我羁旅久惆怅”(《竹岭》《记言别集》卷之一》)
金弘郁(1602-1654)七言律诗“崤函束隘秦关险,剑阁峥嵘蜀道难”(《度百复岭》《鹤洲先生全集》卷之一)
李惟泰(1607-1684)“世路难于蜀道难,此心寒似死灰寒”(《次仲氏梦见韵》《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九)
赵复阳(1609-1671)“见说秦城万里遥,还闻蜀道朱颜凋”(《次宜春尹良宰舜擧韵寄赠》《松谷先生集》卷之一)
尹宣擧(1610-1669)“昔闻东峡越山长,蜀道之难天一方”(《敬次越吟二首》《鲁西先生遗稿》卷之二)
朴长远(1612-1671)“遗氓厌见胡尘暗,远客空吟蜀道难。试上郡城回首望,白云何处是长安”(《泰安杂诗二十二首丁丑乱后流寓时作自此至骊江录皆同》《久堂先生集》卷之一)
吴始寿(1632-1681)诗“蜀道三千难作险,谪仙当日谩凋颜”(《马峙鹰德甲山地》《水村文集》卷之二)
李玄祚(1654-1710)“险譬秦关能扼吭,危如蜀道足凋顔”(《次高山壁上韵》《景渊堂先生诗集》卷之一)
五、李白生命反思文化文献缉考
太白诗歌多清新俊逸之作,而在抒发感慨之时,也时有对历历前尘的审视与追悔,蕴含着对生命、世事哲学化的思考。《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一首极为典型。诗云: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其中“四十九年非”,带有深刻的反思追悔意味。原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在幽独静思之中,对以往自我的重新审视,是一种“知命”的生命哲学。韩国文人在接受李白文化的过程中,很难得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谓是一种内在情怀的深层次接受。这就形成了文献缉考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李白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中不仅有“四十九年非”这一完整诗句的接受,更灵活地根据诗人处境变更为“二十九年非”“三十九年非”“五十九年非”“七十九年非”等不同内容,实际已延伸为一种整体句式的接受、一种生命哲学追悔反观的文化接受,这是十分难得的。
崔淑精(1432-1480)七言律诗“行役未休迷出处,已知三十九年非”(《滦河驿次四佳韵》(《逍遥斋集》卷之一);七言律诗“毕竟功名身外物,回头四十四年非”(《感怀四首》《逍遥斋集》卷之一)
郑汝昌(1450-1504)书“果知四十九年,非愁愁何哭焉”(《答李仲平守恭》《一蠹先生续集》卷之一)
文敬仝(1457-1521)“已有五总千岁筭,应知四十九年非”(《次》《沧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荇(1478-1534)七言律“来岁重逢吾有约,方知四十九年非”(《次东坡送春韵书于青鹤洞》《容斋先生集》卷之三);“文字宁无一日长,功名已觉十年非”(《寓兴》《容斋先生集》卷之五);“愿借山经寻九曲,洗空尘土十年非”(《甲辰季夏病解台务求补高城郡不得闲中作此拟从安挺然借看武夷志适金博士质夫与同鄕诸友要余游南山中余往赴之过挺然家令人叩门投诗而去挺然名珽》《退溪先生续集》卷之一);“感叹梵宫宿,四十九年非”(《石仑寺效周景游次紫极宫感秋诗韵并序》《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一);“愿借山经寻九曲,洗空尘土十年非”(《甲辰季夏病解台务求补高城郡不得闲中作此拟从安挺然借看武夷志适金博士质夫与同鄕诸友要余游南山中余往赴之过挺然家令人叩门投诗而去挺然名珽》《退溪先生续集》卷之一)
卢守愼(1515-1590)“诗书礼学未,三十九年非”(《别白文二生》《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回头四十九年非,泮上追随又几时”(《得李升天桢书谢以絶句》《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追思十年非,叹息踰知非”(《发沙谷五首》《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一);“诗书礼学未,三十九年非”(《别白文二生八月》《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回头四十九年非,泮上追随又几时”(《得李升天桢书谢以絶句》《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成浑(1535-1598)“旧学今朝回白首,悠悠四十九年非”(《次郭宜直希温韵》《牛溪先生集》卷之一);“旧学今朝回白首,悠悠四十九年非”(《次郭宜直希温韵》《牛溪先生集》卷之一)
李诚中(1539-1593)七言律诗“谁念三千里外客,犹余四十九年非”(《次韵寄金重叔五首》《坡谷遗稿》)
宋柟寿(1537-1626)五言律诗“方知蘧伯玉,四十九年非”(《苗湖龙塘寺》《松潭集》卷之一)
权春兰(1539-1617)五言诗“四十九年非,东西南北客”(《龟蒙杂咏》《晦谷先生文集》卷之一)
崔岦(1539-1612)“削迹公卿大夫后,回头四十九年非”(《漫赋次杜黄草韵》《简易文集》卷之六)
李廷馣(1541-1600)七言絶句“白发风尘未拂衣,回头五十九年非”(《元日述怀示二子二首》《四留斋集》卷之二);七言律诗“谁把长绳系落晖,回头五十九年非”(《卜居海上春来多有鸣鷁感而有赋》《四留斋集》卷之四)
赵宪(1544-1592)“欲作东韩折服医,须知四十九年非”(《与金安东肃夫(宇顒)》《重峯先生文集》卷之一);“四十九年非渐觉,不妨闲卧伴樵渔”(《壬辰春祝》《重峯先生文集》卷之二)
郭说(1548-1630)七言絶句“回头四十九年非,一去悠悠不可追”(《丙申冬至夜坐有感二首》《西浦先生集》卷之四)
宋英耈(1556-1620)五言律诗“东西南北客,四十九年非”(《有感》《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一)
黄汝一(1556-1622)“旧甲重来喜却悲,回头五十九年非”(《题丙辰新历》《海月先生文集》卷之三)
申钦(1566-1628)七言絶句“行年四十九年非,始觉天机是道机”(《题壁(二首)》《象村稿》卷之二十);“今日非昨日,今年非去年”(《将进酒长曲》《象村稿》卷之三)
姜籀(1566-1650)七言絶句“自笑浮生添一日,回头六十九年非”(《夜归》《竹窓先生集》卷之一)
赵纬韩(1567-1649)七言律诗“厌观万二千峯尽方知四十九年非”(《普德窟》《玄谷集》卷之五);赵纬韩(1567-1649)七言律诗“堪笑此生逢此境,方知五十九年非”(《寄迟川崔子谦鸣吉》《玄谷集》卷之七)
李忔(1568-1630)七言絶句“吾生五十九年非,今是焉知昨日非”(《咏怀》《雪汀集》卷之二)
李彦英(1568-1639)“男子平生心不愧,明知四十九年非”(《静思前愆冀与惟新》《浣亭先生文集》卷之一)
权韠(1569-1612)七言絶句“梦里茫茫无限事,回头二十九年非”(《初春》(《石洲集》卷之七)
李润雨(1569-1634)“晩得依归泗水湄,方知四十九年非”(《有感》《石潭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民宬(1570-1629)“蘧瑗行年六十化,能知五十九年非”(《六十》《敬亭先生集》卷之九)
郑允穆(1571-1629)七言絶句“祓除二十九年非,三月三朝好浴沂”(《祓除》《清风子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安讷(1571-1637)“吾生三十四年非,已觉人间万事违”(《慈氏年老眷恋旧居不乐久留外郡三月初四日发端川还京城陪侍以行二十日庚午到高山驿告辞还郡有感而作》《东岳先生集》卷之六);“蜀魄一声山寂寂,转头三十九年非”(《梵鱼寺赠道元上人》《东岳先生集》卷之八);“一万二千峯北指,东华五十九年非”(《寄赠学慧上人游枫岳》《东岳先生集》卷之十八);“五十年非耄,膏肓病未婴”(《尹直长瑛挽词》《东岳先生集》卷之十八);“但觉今年非旧日,不应吾道负前人”(《杨花渡旅次奉酬谿谷张都宪人日遇雪用前韵见问》《东岳先生集》卷之十八);“晨锺百八响,六十四年非”(《宿俗离山法住寺赠善敬上人》《东岳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都圣俞(1571-1649)七言絶句“蘧瑗四十九年非,五十方能悟昨非”(《知非吟》《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植(1584-1674)“四十九年非,邦无一日复”(《秋夜宿干凤寺和太白紫极宫韵》《泽堂先生集》卷之五);“四十九年非,今宵算已足”(《除夜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鄕人分韵作十絶句》《泽堂先生集》卷之五);“四十一年非,草草飞梭掷”(《春雨》《泽堂先生续集》卷之三)
李敏求(1589-1670)“行藏四十九年非,独傍边头卧不归”(《行藏》《东州先生诗集》卷之一)
李敏求(1589-1670)“登仙今日是,混世几年非”(《书院宿夜次东阳留诗韵》《东州先生前集》卷之六)
姜栢年(1603-1681)“四十九年非,飜然方悟得”(《晓吟》《雪峯遗稿》卷之八)
申濡(1610-1665)“马首三千余里路,鷄鸣四十九年非”(《丁酉岁除日》《竹堂先生集》卷之九)
金佐明(1616-1671)“行年四十九年非,何日能忘此日归”(《次止菴韵》《归溪遗稿补遗》)
李殷相(1617-1678)“四十九年非,前路犹可复”(《次紫极宫诗》《东里集》卷之四);“官是马曹宁似是,年非伯玉已知非”(《再次从弟韵》《东里集》卷之二)
李端夏(1625-1689)“行年四十九年非,恩谴还鄕愿不违”(《出狱时有吟二絶永安尉致祭文制进后被严旨系狱》《畏斋集》卷之二);“有题曰:‘二十九年非,从玆愿一复’”(《先伯氏墓志》《畏斋集》卷之七);“十载风尘万事非,愆尤何止制书”“行年四十九年非,恩谴还鄕愿不违”(《出狱时有吟二絶永安尉致祭文制进后被严旨系狱》《畏斋集》卷之二)
李翊相(1625-1691)七言律诗“身计思量吾已了,方知四十九年非”(《次起之韵》《梅涧集》卷四)
金寿兴(1626-1690)七言絶句“欹枕小轩残午梦,悠悠四十九年非”(《斗川寓舍偶吟》《退忧堂集》卷之一)
李夏鎭(1628-1682)“林下乐天眞我分,方知四十九年非”(《暮江》《六寓堂遗稿》册二)
尹搢(1631-1698)“老子常谈君莫笑,吾知五十九年非”(《次赠沈郞叔平埈》《德浦先生遗稿》卷上)
柳命天(1633-1705)《李太白<紫极宫感秋>诗有曰:“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坡翁亦以四十九,感之仍次其韵。余亦今年四十九,不禁旷世之感,遂步其韵而反感秋为感春诗》(《退堂先生诗集》卷之一)
申翼相(1634-1697)“止足庵中世念微,回头五十九年非”(《题止足庵》《醒斋遗稿》册三)
金兑一(1637-1702)“偶到禅房消烛坐,方知四十九年非”(《凝石寺夜坐书怀寺在州北三十里》《芦洲先生文集》卷之一);“俯仰肻为今世态,归来始觉昔年非”(《次君则痴字韵》《芦洲先生文集》卷之一)
赵圣期(1638-1689)七言絶句“回首风尘堪一笑,悠悠四十九年非”(《送林学士德涵归扶江旧栖四首》《拙修斋先生诗集》卷之一)
任相元(1638-1698)“金紫久慙无寸报,眞成四十九年非”(《丙寅元日》《恬轩集》卷之十三)
洪重圣(1668-1735)“媿彼饬身蘧伯玉,始知四十九年非”(《风木斋守岁》《芸窝集》卷之一)
朴泰茂(1677-1756)“吾知七十九年非,非始知时死辄随”(《乙亥除夜》《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权相一(1679-1759)“扁其所居斋曰:二知盖取五十知天命,知四十九年非之义也。”(《松隐姜公墓碣铭并叙》《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尹凤九(1683-1767)“伯玉当时年五十,能知四十九年非”(《知非》《屏溪先生集》卷之一);“伯玉当时年五十,能知四十九年非”《知非》(《屏溪先生集》卷之一)
沈錥(1685-1753)“已觉廿年非,不专美蘧瑗”(《山居》《樗村先生遗稿》卷之二);“老去投身樵牧社,方知四十九年非”《寄遁谷》(《樗村先生遗稿》卷之二十二)
郑榦(1692-1757)“半夜雷声初动处,能知五十九年非”(《读朱子题梅溪舘诗有感》《鸣臯先生文集》卷之二)
宋明钦(1705-1768)“四十年非今更觉,须君归日细商量”(《四月三日郭季绥庆福袖致时偕书审已无虞士行喜甚寄诗次其韵》《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二);“病暍颓慵不胜衣,徒然五十九年非”(《次赠箕颍上人》《栎泉先生文集》卷之三)
李象靖(1711-1781)“擿埴冥途昧所之,回头四十九年非”(《偶题》《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今我行年未五十,已知四十六年非”((先生年四十六作是吟不佞犬马之齿恰满是数而追思曩时所为疵吝山积盖不知所以措躬也忘僭续和以替工诵箴戒之意云)《知非吟伏次晦斋先生韵》《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李光靖(1714-1789)“屈指光阴已五十,方知四十九年非”(《今年恰满五十默计平生尤悔山积辄以一律自责且自警癸未》《小山先生文集》卷之一)
权攇(1713-1770)五言律诗“三百一甲子,四十九年非”“四十九年非,岁月无多在”(《述感》《震溟集》卷之五)
李光靖(1714-1789)“屈指光阴已五十,方知四十九年非”(《今年恰满五十默计平生尤悔山积辄以一律自责且自警癸未》(《小山先生文集》)卷之一)
李福源(1719-1792)《月夜独坐无聊偶看东坡和李白<紫极宫感秋诗>李白诗曰:“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东坡次韵之年亦四十九。古人志气文章如彼,卓然而余之所同于古人者,其年而已进不能报国,退不能耕田。浮沈窃位低佪,怀禄永负夙心奚止。愧昔人哉方縻郡绂终岁汨没尤有感于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之语漫次二首》(《双溪遗稿》卷之一)
李宗洙(1722-1797)“五十九年非,知之宜来复”(《退溪先生四十九岁时和李白紫极宫诗以致知非寡过之意小子今年五十九矣斋居养疾默念畴昔前之所谓是者今觉其非又安知今之是不为后之非也慨然扳和庶几速改旧辙进于寡尤之地云尔二首》《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一)
洪乐仁(1729-1777)“四十九年非已悟,君臣相顾漭生愁”(《汾水秋风三首》《安窝遗稿》卷之一)
李树仁(1739-1822)“五十无誉与衆同,平生志业已成空。虽然五十犹非晩,九十而箴有卫公。伯玉行年五十时,能知四十九年非。莫嗟五十吾年老,四十年非细细思。童心依旧我无知,五十知天敢自期。惟是贫竆驱不得,吾无奈矣且安之。重华五十慕犹深,大孝终身赤子心。忘却劬劳吾未报,鬓边秋色已相侵”(《戊申元朝五十吟四首》《惧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尹愭(1741-1826)“文章道德未,四十九年非”(《元晓口占今年余四十九岁己酉》《无名子集诗稿》册二);“四十九年非,已往不可谏”(《除夜偶吟》《无名子集诗稿》册二);“五十年光倐若飞,默思四十九年非”(《元晓有感》《无名子集诗稿》册二)
金宗燮(1743-1791)“伥伥日冥行余生吾已卜四十九年非”(注:李白四十九作此诗,苏、黄皆和之。至退陶先生,转及进修意先师,大山先生亦有和篇。宗燮今年适满,其数有感于中敬次以见志)(《和李白紫极宫感秋诗并小序》《济庵集》卷之二)
丁若镛(1762-1836)“我思古人思蘧瑗,能知昨非斯无怨。蘧瑗四十九年非,我少十年尤可愿。”(《我思古人行三章章六句》《第一集诗文集》第四卷)
李勉伯(1767-1830)“欣然对灯火,四十九年非”(《山居一年稿八十五首有序》《岱渊遗稿》卷之一)
申纬(1769-1845)“且看三百六旬过,方知四十九年非”(《除夕而立春》《警修堂全稿》册四)
李载毅(1772-1839)五言古诗《前脩次紫极宫韵多足四十九年非之意用此又成》“古人喜松声。不喜闻丝竹。丝竹只聒耳。松声淸可掬。近住白下园。无人念我独。时有淸风来。夜悬孤灯宿。晩年藏修计。为是林塘卜。闲中点易罢。寒暑周而复。久视亦何益。世故多反覆。不如从吾好。朋谈家酿熟。”(《文山集》卷六)
洪奭周(1774-1842)《古人至四十九岁多和李青莲紫极宫感秋诗以其有“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之句也然旣知四十九年之非则其年必已过四十九矣今余恰半百其庶可以和是乎》(《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四)
洪直弼(1776-1852)《今年甲申卽余四十九岁也诵李白紫极宫词“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一句弥令人兴感遂步韵叙怀仍呈沈仲贤五首》(《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二)
李汉膺(1778-1864)“寡过焉能卜五十九年非”《退溪先生四十九岁和李白紫极宫诗小子今年五十九岁矣慨然扳和》(《敬菴先生文集》卷之二)
李周冕(1796-1875)“画餠难充飢,四十九年非。籧生先我知,珍重锦西子”《寄李友元建寅斗》(《至乐窝遗稿》卷之一)
许传(1797-1886)“焉知五十四年非,不与心违世与违”(《实录纂修厅直中除夜》《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一);“雪塞空山昼掩扉,回头八十六年非”(《寄郑同知夔和》《性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任宪晦(1811-1876)“四十九年非,知之不待卜”(《柳羲元始秀年四十九归正次青莲紫极宫韵见示不胜赞叹仍步以复》《鼓山先生文集》》卷之一)
金永寿(1829-1899)“我齿居然到古稀,方知六十九年非”(《七旬自咏三首》《荷亭集》卷之二)
韩章锡(1832-1894)“酒后玉萧三两弄,愀然五十九年非”(《题知乐亭用家儿与客同游韵》《眉山先生文集》卷之三)
崔益铉(1833-1906)书“况五十知四十九年非伯玉以后曾未闻者”(《答吴圣阳凤泳》《勉菴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宋秉璇(1836-1905)“四十九年非,知改诚难卜”(太白年四十九作此诗其后苏,黄及诸老先生亦皆效之今余贱齿适与相値故敢忘僭猥谨次述怀)(《次李青莲紫极宫韵》《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李建昌(1852-1898)“人生会止此,五十九年非”(《高灵叹家弟读东史要作乐府一篇因书此示之》《明美堂集》卷四)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李白性情、作品中折射出的自由疏狂文化、诗酒醉吟文化、游仙隐逸文化、仕途险阻文化及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对生命哲学的审视与思考的生命反思文化,在东亚韩国上层阶级文人中影响深远。在文献传播、诠释、继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脉络,这一命题的延伸,可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东亚文化在文学、文献学、考古学、哲学等领域的传播接受的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
沈文凡(1960—)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孙千淇(1988—),吉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